人间万千事,淡然一笑间

捕鱼者:



人间万千事,淡然一笑间


淡然是一种生活态度

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


“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”强调“入世”的儒家也会面临一个问题,就是虽然满怀“济世安民”的情怀,但是现实条件往往不允许儒者建功立业。


孟子提出了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的原则,以一种淡然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成与败,而专注于自身德行的培养上面来。


“穷”不是贫穷的意思,而是困窘、不得志的意思。“达”也不是富贵的意思,而是指处于可以施展理想抱负的条件下。


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。帮助别人,快乐自己;关爱别人,也就是关爱自己;你快乐,所以我快乐,也就是孔子说的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。


这些都是“兼善天下”的“达”的表现和内容。因此,“兼善天下”不需要等到自己达到人生的最高点,“独善其身”也无需等到自己穷困潦倒时才想起。


应该时时刻刻、随时随地“独善其身”与“兼善天下”。这两者是统一的,对于现代人的生活仍具有借鉴意义。


“独善其身”是“兼善天下”的基础,以淡然的态度,严己宽人的胸怀来为人处世,在“独善”的同时感化、影响了别人,也就是“兼善”。


明代大儒陈白沙早年拜吴与弼为师,深深被吴与弼淡然生活、体道不懈的精神感动。因为吴与弼生活极其简朴,和弟子一起耕种,在劳动休息的空间给弟子讲《易经》。


天刚蒙蒙亮,陈白沙还在睡大觉,吴与弼已经起来簸谷子。簸完谷子,天已经大亮,吴与弼来到陈白沙门前,对还不愿起床的陈白沙轻声说道:“你这样懒惰,学道什么时候能到程颐的门下,什么时候能到孟子的门下?”


淡然是对生活的真理有所把握后,一种不再急躁功利,风云变幻不改初衷的生活态度。对比古人,我们若能认识到对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,就不会浮躁盲目,自然会笑看花开花落,人间万千事,淡然一笑间!


人间万千事,淡然一笑间


淡然是一种智慧


饱食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


庄子讲了一个“虚舟遨游”的小故事,给人启示处世的态度。“虚舟”在这里指的是无人驾驶的、在水上随意漂流的船只。


有一条船在渡河上行驶,突然从附近驶来另一条船,没头没脑就撞上来,阻住了去路。


船上有一个脾气暴躁的人,随即向撞来的船高声大喊,要对方回避,喊了一次,没有回应;再喊一次,还是没有回应;到了第三次呼喊时,便开始破口大骂。


骂了半天,对方依然毫无反应,但在此时却发现撞来的船上,实际上空无一人,是一条虚舟。骂人者不仅不愿再骂,而且哈哈大笑起来!


在别的地方,庄子还说过:“饱食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,虚而遨游者也!”意思就是吃饱了饭,没事溜达溜达,就好像水上没有固定、随意漂流的小船,这就是虚己处世,淡然人生。


“虚舟遨游”的故事是道家处世哲学的最佳诠释,人如果能能像虚舟那样在世


上遨游,没有自我主体意识,就不会触犯任何人。


老子说:“吾所以大患者,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”道家的“虚己”处世学就是舍弃自我而顺应自然,顺应外界的变化,对任何事物都要保持内心的虚静,外物就不会伤害你。


人间万千事,淡然一笑间


淡然是一种境界


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


“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”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句。用白话解释就是,人生在天地之间,不要天天为你自己的事忧心忡忡,怕这怕那。


“大化”,指的是天地变化的整个历程。前一句“纵浪大化中”可谓“宇宙观”,宇宙万物无非是一个大化流变的过程,而后一句“不喜亦不惧”可谓“人生观”,在这样一个变化面前应该做到不以物喜,不为己忧。


一般认为,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中没有宗教信仰,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,也可以说中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仰,这就是对变化的信仰,即归化于自然,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,这就是不求解脱的解脱。


陶渊明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,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,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,而是希望在“纵浪大化中”实现自我的超越。


“纵浪大化”就是返回自然,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。对陶渊明来说,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,享受山水田园之乐;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合一,与自然同节律,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!


自然按照规律运行变化,日升月落,人生也是这样,生生死死。因而,陶渊明认为人也应该委身自然,随自然的变化运转,将个体与天地融为一体,天人合一,与自然同节律——这实际上就是返回内在自然,是“纵浪大化”的深层涵义。


人间万千事,淡然一笑间

评论

热度(5)